陈先生(化名,左)讲述投资伦敦金怀疑受骗的经历。右为工联会立法会议员潘佩妤。 本报记者严敏慧 摄 国际金价不断飙高,市民对炒金蠢蠢欲动。有市民接到促销电话,被高回报利诱,向亲友借款后,在一家大型投资公司开户投资2万元炒伦敦金,及后经纪一直未有提供户口报表,只向事主安抚一直有赚!一次在事主追问下,经纪称户口结余达20,300元,事主遂提出即时斩仓离场,但1小时后经纪竟通知,2万元在这1小时内蒸发,户口仅余300元。事主怀疑受骗,分别向金管局、证监会、警方求助,各部门均以案件非管辖范围为由拒绝受理。有立法会议员预计,金价急升会激发更多伦敦金骗案,促请当局尽快规管伦敦金买卖。 陈先生(化名)为新来港人士,当前从事清洁行业,月入6,000余元。他于今年7月接到一间投资公司经纪的电话,被游说购买伦敦金,称只要参与投资即可在短时间内获利。其后,事主应邀到公司的中环总部会面,由于该公司有逾10年历史,又具规模,他最终答应开户并签下授权书。陈先生共投资2万元,当中8,000元为亲戚借出。 投资公司拒交电话录音 开户后,该投资公司一直拒绝提交户口报表,直至8月中,陈先生开始生疑,经纪却不断安抚,更声称户口结余达20,300元,陈先生知道后决定立即斩仓离场,惟经纪1小时后致电通知,他的户口在这1小时内损失2万元。 陈先生觉得被骗,遂向工联会求助,并由会方职员陪同下与投资公司交涉,却只取回相关交易纪录,公司未肯提供相关电话录音。协助事主的立法会议员潘佩妤表示,翻查交易纪录发现经纪在开户首4天已进行26次交易,累积亏损近8,000元,户口由始至终从未赚钱,由于每次买卖经纪可赚取150元至300元佣金,怀疑经纪存心赚钱,盲目进行交易,导致严重亏损。 陈先生先后向警方、金管局及证监会求助均不获受理。潘佩妤称,现时买卖伦敦金的经纪不用考取专业资格,入行门槛低,亦没有部门负责监管伦敦金买卖。伦敦金「无王管」之下,工联会今年接获3宗类似投诉,苦主以新来港人士及妇女为主。他预计,近期金价急升会激发更多伦敦金的骗案,冀政府尽快堵塞监管漏洞。(记者 严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