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卖黄金要带户口本第2页: 中国已成全球黄金现货交易量最大场内市场第3页: 从“国储”走向“民藏”折射社会富裕 新华网上海9月20日电题:黄金中国60年:从“国储”走向“民藏”开启“黄金时代” 从黄金收藏看时代变迁 陆文军、韦夏怡 作为财富象征,60年来黄金在新中国经历了从国家“严格管控、统收统配”到如今市场自由开放、百姓藏金、用金的巨变。 黄金市场放开,启动了中国的“黄金时代”。中国不仅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和第二大黄金消费国,而且上海黄金交易所已悄然跃升为全球黄金现货交易量最大的场内市场。 新中国成立初期,卖黄金要带户口本 今年5月,上海股民张先生抛掉了手上攥了一年多的几只股票,获利了结,然后去中国黄金的柜台上买进了4根50克重量的金条。 “60年前,谁家里有几根金条可是了不得的事情啊,现在是家家户户都有几样金首饰,也把黄金看得稀松平常了。”张先生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卖股票,买黄金,主要是看重黄金保值功能。 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一直对黄金实行严格的管制,黄金开采企业必须将所生产出来的黄金交售给中国人民银行,而后由中国人民银行将黄金配售给用金单位。那时新生产出来的黄金主要用于我国紧急国际支付和国家储备。曾有人戏称,从1949年到1982年我们国家整个社会存在一个“黄金断层”。 中国黄金投资分析师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周洪涛说:“那时人们到银行卖金子要带上户口本,否则是不收的。前去卖黄金的,一般都是戒指、耳环,一克卖价3元零4分。”周洪涛回忆说,国家动员老百姓将黄金主动售给银行,每市两(31.25克)兑价人民币95元。尽管国家制定了严格管控的政策,老百姓交易黄金的需求依然存在,上海从新中国成立前就是全国黄金中心,老百姓藏金“压箱底”的风俗很盛。 数据显示,1969年到1978年十年间,我国黄金储备是外汇储备的主要组成部分,构成达到61%,成为中国应对主要突发事件的“硬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