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想通过部分银行挂钩黄金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分享这场“黄金盛宴”的投资者并不知道,从自己购买产品的那一刻起,就参与了一场与银行对赌的交易游戏。部分这类结构性理性产品戴着存款、保险、创新理财等各种诱人的面具,其实质都是金融衍生品。
同时,在这个诡谲的黄金市场,充斥着索罗斯、约翰·保尔森等投资大佬,各类黄金投资“发烧”,黄金理财产品扎堆发行,普通投资者该如何参与,并以一双慧眼辨识投资陷阱?
隐性路径
只是晚了一个星期,北京的杨女士就错过了中信银行(601998,股吧)的“中信理财之乐投1001期(A款)”人民币94天黄金挂钩产品(下称“乐投1001A”),当她致电咨询,被告知产品已被销售一空。
8月中旬发售的乐投1001A是一款到期收益与伦敦现货黄金挂钩的机构性理财产品,起始金额5万元人民币(以美元计价),期限3个月。杨女士被告知,若标的物价格到期后高过期初价达125美元,就能获得最高8%的年化收益,反之,只能获得0.1%的较低收益。
目前,三个月定期存款年利率为1.71%。
“乐投1001A是一款数字或障碍型衍生工具,障碍是价差125美元,超过得到8%,低于则相当于零收益。”美国注册金融分析师兰筠晖认为。 问题是,自签约那刻起,投资者与银行就开始了一场 “对赌”,而且是一场昂贵的对赌。
兰筠晖分析,在这个结构性理财产品中,银行封顶客户的投资收益,超出封顶的收益一部分被银行当作对冲保本风险的费用,另一部分当作银行的服务费。 按照“无套利”原理公平定价,最高收益或许应该是10%、12%甚至15%,而不是8%,投资者根本不清楚理财产品中隐含有多少入场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