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是浙江人,来桂林做了几年生意。近日,一起消费纠纷让李先生感觉自己上当受骗了,他多方反映,可得到的回答却总不尽如人意。理由很简单,李先生购买了一只“无价”的玉镯。
玉镯打了一折还是贵
元月10日,李先生在市中心一家商厦买衣服,消费了1000多元。付款时,收银员对他说,“一楼有家首饰店促销,你凭商场购物小票可以去那抽奖。”
既然有奖,李先生决定去碰碰运气。
李先生说,当时他来到首饰店,服务员根据消费额度给了他三次抽奖机会。头两次都没抽中。第三次,服务员接过奖券后大叫一声:“哇!您运气真好,中了一等奖!可以以一折的优惠价购买我们店里所有首饰。”看到服务员惊诧的表情,李先生也觉得自己运气不错。
这家首饰店以经营玉器为主,李先生最终以2680元的价格,买了一只标价为26800元的翡翠玉镯。这只镯附带有一张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出具的《玉石鉴定证书》,证明它是翡翠A货(天然制成,非人工处理)。
不过玉镯买回家后,李先生越想越觉得这事有点不对劲。第二天,他拿着玉镯到市内其他玉器店一一比较。越比较,听到的行家意见越多,他就越觉得自己上了当,“其他店里这个价位的玉镯,质地更剔透、颜色更温润,感觉品质要好得多;而和我这只玉镯品质一样的东西,在那些玉器店里只卖一两千元,卖2680元都算贵,更别说26800元了。”
商家称就值这个价
李先生很生气,“明明不到两千元的东西,商家先把价格标得老高,然后挂个抽奖的名义把消费者吸引来,消费者以为得了便宜,但实际上价格还是贵了。简直就是虚假销售!”带着这样的推断,李先生回到商场,想找服务员退货。
服务员没有同意李先生的要求,理由是玉镯并没有质量问题,李先生不能以不喜欢为由要求退货。“我们卖的玉镯确实是翡翠A货,也确实值这个价,打折给你已经是大优惠了。如果不相信,你可以拿到有关部门去做鉴定。”
退货不成,李先生又去找了工商、物价等部门讨说法,但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李先生又把玉镯拿去做鉴定,专家告诉他,“我们会告诉你玉镯是不是真的A货,但是价格我们鉴定不了。”
据了解,李先生消费的这家首饰店,是租用了商场柜台,已开业半年左右,之前确实和商场合作促销搞有奖销售。
首饰店负责人康先生得知李先生的困惑后说,“李先生说玉镯不值这个价,这点我不同意。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玉器商品本来就没有统一价格标准,不同喜好的顾客对不同产品会有不一样的估价。我们的玉器都有很大的升值空间,李先生或许不喜欢,但它确实值那个价。”
购买玉器最好先做“功课”
商家将“无价”作为玉器高价的挡箭牌,这是否意味着,只要商家愿意,玉器商品的价格就可以随心所欲?
市秀峰工商分局榕城工商所的工作人员表示,李先生这个案例的特殊性就在于他购买的商品是玉器。“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商家使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如果纠纷涉及服装、电器等普通商品,我们可以根据标价、与其他商家的对比来确定商品的价格,从而做出处理。但李先生所遇到的问题是,玉器的价格是放开的市场定价,标价范围的自由度大,因此也就不能认定其‘质次价高’。”
市物价部门工作人员则表示,由于没有明显证据证明商家虚标价格,因此他们也不能对其进行查处。
略知经济学原理的人都知道价值与价格的关系,那么,为什么一块不能吃不能用的石头可以随意标价呢?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主任贤成毅教授认为,玉石商品的价格波动,是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首先,玉石十分稀有,一块好玉更是难得,因此好玉的价格十分昂贵。但人们对于玉的认识并不相同,同一块玉,有人觉得它价值连城,也有人认为它一文不值。因此,消费者的个人因素决定了玉的供求,也就造成了玉器商品价格的不确定性。
各方专家都建议,消费者购买玉器商品前,不妨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避免吃了哑巴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