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创宾说不管同行是怎么看的,他自己认为一个企业对未来的看法会决定到一个企业应该做什么事情。廖创宾看来,设计师是推动整个行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无论是业务什么的,任何改变都有从这个层面上开始有改变才会有改变,要它外观有改变就是要设计有改变。设计里面最核心的灵魂就是文化,为什么会意大利、法国的名牌,实际上它背后支撑的一定是文化,在中国来说,他觉得大家很轻文化,如果我们能都抓住文化这一个点,我们都可以把一个品牌开发得非常好了。但是这也可能是消费者的自我认知还没有到那个程度有关系,在前几年,跟文化融合去做首饰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为什么我们2006年能够得到那个巴塞尔的奖,就是因为运用了文化元素。但是刚开始,在2002、2003年起步这样做的时候,没有人要我们的设计,前几年大多数的人都还是比较喜欢欧美的东西,对民族的自豪感不太强。但是这几年的改变很大,廖创宾认为从现在开始,中国文化一定会成为首饰界非常重要的元素。
中国珠宝设计比赛,潮宏基赞助过好几届,每次比赛结束都会收集好的设计作品,好的设计师也被找到麾下,廖创宾认为对于中国设计师来说,他们会越来越多采用中国文化的元素在设计里面。国内设计师,他们其实很有创造力很有想象力,但是如果把他们的设计全都放在一起,你会发现他们的风格是很凌乱的。他认为这是国内设计师的第一个问题,他们都只追求新,但是没有自己的风格。第二个问题,中国设计师,过于重视自己设计时的感受,而没有关注自己的设计是否适合市场,中国的设计师没有考虑得更多,他们效率很高,但是绩效很低。国外的设计师还没有设计之前会思考要加入什么元素,销售对象是谁,销售市场怎样等等。面对面地反复讨论,交稿后,他希望每次都会有信息反馈,之后设计师自己做出模板,拿给客户确定后,才会做成品。国外设计师喜新不厌旧,国内的设计师喜新厌旧。
产品都是要有历史的东西在里面才能走得远。廖创宾十几年来,一直把品牌产品作为一个奋斗的指标,当看到这个东西就知道是这个品牌的,尤其是你们就特别清楚,几乎所有能成为奢侈品品牌的,都一定有它强烈的特性。廖创宾花了很多年去经营品牌,但是到现在,离他想象的差距还是蛮大的。他觉得作为一个社会品牌,如何处理好传承创新这种平衡是很重要的。

银手镯在中国民间是花样最多、佩戴人群最多的首饰。手镯的粗细、厚薄一般根据佩带者的手腕的粗细订制,造型和重量差距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