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电(记者周竟)在7日举行的珍珠粉真伪技术科技成果鉴定会上,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朱静为领衔的技术专家组,通过了由浙江长生鸟珍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出的珍珠粉与贝壳粉的鉴别方法。专家表示,该方法属国内外首创,对规范行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珍珠粉作为美容与保健品,在中国使用已有千年历史。然而近年来,一些不法商家将贝壳用腐蚀性药水洗后磨制冒充珍珠粉,并被媒体曝光,该类产品的可信性和安全性受到质疑。
淡水珍珠年产量占世界95%以上的中国珍珠产业由此受到严重的冲击。但由于珍珠粉与其母体制成的贝壳粉从外观到成分上都非常相近,两者的鉴别技术一直为空白。由于行业标准的缺失,产业监管处于尴尬境地。
位于珍珠之乡浙江省诸暨市的珍珠粉老牌生产企业长生鸟公司称,已于近期攻克了这一难题。其提出可利用珍珠粉与贝壳粉热相变动力学速度的差异,结合x射线衍射法可定性及定量的方法来鉴别两者的差异。该公司称,该方法经过浙江省珍珠行业协会、诸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第三方机构多批次盲样验证,准确率已达100%,检测限可达30%左右,即珍珠粉里面掺30%以上贝壳粉就能将贝壳粉识别出来。据介绍,该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与会专家认为,该方法在鉴别珍珠粉真伪上有效,且在全球范围内属首次实质性地突破。同时也提出该方法对于珍珠粉中掺杂少量的贝壳粉的鉴别还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
浙江省药品检验所副所长陶巧凤表示,珍珠粉真伪鉴别方法对于制定珍珠粉行业标准、确保珍珠粉质量和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具有积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同时她指出,该方法在实际的应用上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反复验证,药检部门也将积极参与,帮助完善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