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从市消保委处获得了他们对2011年度全市受理消费者投诉的情况分析。据了解,去年苏州共受理消费者投诉4166件,比2010年下降了14.1%。其中服务类的投诉总量高居榜首,占总投诉量的36.4%,其次是家用电子电器类,占26.3%。
另外,2011年珠宝首饰商品的投诉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227%,居商品类投诉增幅首位,网络团购则“异军突起”成为投诉新热点,而食品类投诉却有明显下降。
2011年,全市各级消保委受理涉及网络团购的消费者咨询和投诉有56件,消费者主要投诉前几位的网站分别为:拉手网、窝窝团、淘宝网、58团购网。从投诉的类别来看,有30件是服务类投诉,占66.7%,有15件是商品类的投诉,占33.3%,而从投诉的性质来看,11件是涉及团购产品的质量问题,涉及餐饮、美容服务类投诉,占24.4%;34件是涉及团购产品的合同及售后纠纷,占75.6%。
网络团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部分团购网站在消费者付款后不兑现承诺;以低价为主要竞争手段的团购网站服务滞后、监管存在漏洞,导致消费者不仅没得到相关服务,反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等。
记者了解到,2011年苏州的食品类投诉同比下降了78.4%,从中可以看出苏州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正日益健全,食品合格率也正逐步提高。不过,质量问题仍是去年食品投诉的重点,包括保质期内食品出现发霉、变质等。另外销售过期食品的行为市场上仍然存在,例如去年9月市民周女士就在苏州市家友超市有限公司购买了2盒家乐牌浓汤宝,回家后发现都过了保质期。
2011年度,市消保委共受理汽车类商品投诉97件,同比上升49.2%,居商品投诉增幅第二位。从近3年来受理汽车投诉情况来看,2009年投诉量为52件,2010年为65件,2011年为97件,投诉量呈逐年显著增长趋势。
在所有投诉中,合资品牌汽车的投诉量明显多于国产品牌和进口品牌。投诉量分别为合资品牌62件,国产品牌29件,进口品牌6件。对汽车质量问题的投诉中,因汽车营销合同产生的投诉占比近60%,其中夸大宣传、承诺不兑现纠纷比较突出。另外,有27件纠纷和定金或预付款有关,汽车销售商常常通过收取预付款、混淆“定金”、“订金”概念等做法使购车者上当受骗。
去年,苏州有一些推销会员卡、消费卡的商家因经营不善,相继停业或转让引发了86件群体和重大投诉,所涉金额近16.9万元。
2011年10月,市消保委两天内接到41名苏州钻石健身会员投诉,称该公司突然关闭,所办理的会员卡无法使用,涉及金额达8余万元。由于消费者投诉时商家大多已办理歇业、人去楼空,找不到被诉方或无明确被诉方,给大量消费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和解决的难点。
市消保委去年还共接到4起整形美容的纠纷,但因涉及问题比较专业,调解复杂,使投诉得不到圆满解决。由于我国医学美容、整容行业起步较晚,行业诊疗标准尚未明确、行业规范尚不完善,而大量私立医疗美容、整容机构诊疗过程不够规范、病历制作较为简单,给消费者举证造成困难,对于过错的认定又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撑,使消保委开展调处工作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