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珠宝网
客服电话:18973187411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国内动态 » 正文

珠宝业潜规则:不可能永潜“水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3-07   浏览次数:579
核心提示:前几年,一部好莱坞电影《血钻》让人印象深刻,片中戴比尔斯等少数几家寡头掌控着全球的钻石交易,为此甚至不惜引发大规模的战争
前几年,一部好莱坞电影《血钻》让人印象深刻,片中戴比尔斯等少数几家寡头掌控着全球的钻石交易,为此甚至不惜引发大规模的战争。那么,珠宝市场真实的情况真如片中所描述那样,充满血腥,并被寡头垄断?市场上黄金、玉石、钻石等珠宝的资源来自哪里,是以一种什么样的秩序在全球流动……相信这是广大消费者都非常想知道的。
然而,对珠宝的来源大多数人也许只是好奇,而更多的消费者关注的是更现实的问题,如国内珠宝质量到底去到什么档次?产品价格水分有多大?行内存在哪些潜规则等等?
提及珠宝业的潜规则,行内有此一说:如果是一般品牌,钻石的零售价=出厂价×4,也就是说加价率是300%;而如果是国际一线品牌,钻石的零售价=出厂价×6或8,也就是说加价率是500%~700%。举例说,假如钻戒从加工厂以2500元出厂,品牌商以至少4倍的价格,也就是1万元在商场销售。对于销售所得,商场要提取25%~30%,即2500~3000元,而品牌商则赚4500元~5000元。如此高利润,对于消费者而言,无疑等同于牟取暴利,因为很少有行业能达到像珠宝业那样的利润程度。
对于暴利之说,珠宝业内人士纷纷喊冤,并驳斥所谓的“内幕价格说”,认为珠宝业的不规范行为仅是“个别商家”。不过,从另一方面,则反映出消费者对珠宝玉石的真正价值越来越没底,各地对珠宝首饰的投诉也日益增多。在双方的一次次博弈中,消费者维权意识普遍提高,维权已成为一种平常之举。
作为珠宝行业的一名跑线记者,面对一些有争议的事件、说法时,也常常陷于左右两难的境地。有时不禁自问,商家和消费者之间,难道真的无法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吗?
平衡点其实不是没有,就看商家是想赚快钱捞一笔,还是真心做好品牌。从长远来看,商家的利益与消费者的利益,两者之间并不冲突。目前来看,虽然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珠宝商有空子可钻,但其长远所带来的将是行业信誉的缺失,无益于珠宝业的发展,最终损害的仍然是商家的利益。
所谓的潜规则,不可能永远潜在“水底”,总有浮出水面的那一刻;而走过懵懂消费期的“珠宝菜鸟”们,也终有进入理性消费阶段的那一天。
所幸的是,随着行业慢慢走向成熟,一些低层次的竞争手段也逐渐被不少知名品牌所摒弃。聪明的商家意识到,忽悠得了一时,忽悠不了一世。与其将心思花在“歪门邪道”上,还不如好好做其长远打算,因为,如何与消费者建立长期的相互信任关系,才是致胜的王道。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打赏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找订单|找工厂|看款下单|珠宝市场|珠宝资讯|网站地图| 知识百科|知道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