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大福、周生生、周大生、周六福、周大金、周百福、金六福……这么多以“周××”“××福”格式命名的珠宝品牌,他们是“兄弟品牌”吗?到底谁有真料,谁是傍名牌?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受理的一宗“周六福”告“周百福”侵犯商标权、不正当竞争二审案件,引发各界对市场上存在不少“近似品牌”的质疑。
案例
周六福诉周百福侵权
近日广州市中院开庭进行二审的周六福告周百福一案中,周六福诉称广州周百福侵权。而周百福则辩称,周六福就是香港知名产品“周大福”的“山寨版“,原告商标就涉嫌“傍名牌”、不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周六福还表示,如果说周六福傍周大福的名牌是侵权,难道周百福傍周六福就不算侵权吗?
乱象
姓周的珠宝都差不了?
周大福和六福都是香港著名的珠宝品牌,在香港和内地有众多连锁店。但在各大商城、商业旺地甚至大街小巷,还有不少名字类似的珠宝品牌零售店:周大生、周六福、周大金、周百福、金六福。尽管其在官方网站上均自称“名牌”,但记者也发现,不少珠宝公司真正成立的时间是在2000年以后,而这些品牌之间也没有“亲戚关系”。
热衷购买珠宝的朱女士告诉记者,在选择珠宝的时候,她也会挑选品牌,比如她知道香港周大福很早以前在广州就很出名,后来出现了很多“姓周”的珠宝品牌,如果不进一步向销售人员了解,就会认为其是周大福的“兄弟”。
说法
难认定商家恶意欺诈
对于哪些是名牌,哪些是山寨,不仅普通消费者难以辨认,广州市中院知识产权庭庭长黎炽森也表示“不好说”,要根据具体案件审理才能辨别。但消费者买了傍名牌的产品,也不好认定为商家欺诈。
2011年,广州工商部门监测发现,近三成珠宝饰品和逾四成玉石商品质量不合格,其中涉及周六福、金六福等多个品牌。若消费者误解了珠宝品牌的关系而购买珠宝,商家是否涉嫌隐瞒甚至欺诈消费者呢?黎炽森指出,“如果是以自己工商登记的名义提供的,主观上并没有让消费者产生误解的恶意,从消费者权益的角度来看并没有构成恶意欺诈。”
庭长观点:
认定“傍名牌”要具体分析
那么,如何认定傍名牌?广州市中院知识产权庭副庭长梁小琳则认为,“如果傍名牌进入诉讼,要问清楚为什么选这个牌子的名字。”梁小琳指出,审查是否存在仿冒经营商品中的特有名称、包装装潢,重点审查品牌先后的问题。比如周生生开了那么多年,后来出现的商家为什么还要起周××的名字,例如创始人就是周××,这就有它合理的因素。但如果整个经营的股东里面都没有一个姓周的,主观上就有“傍名牌”的嫌疑。其次,还要考虑铺面装潢、公众认可程度等因素,再综合判断是否“傍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