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罗博报告》与益普索共同做的一项调研显示,消费者不喜欢中国珠宝的设计成为他们不买中国珠宝品牌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设计和材质对珠宝而言非常重要,并且消费者尤其看中设计。
因此在品牌升级过程中,不少品牌也像服装品牌升级那样,请来了国际设计师,共同完成产品的设计。而国际大牌们也邀请了中国设计师参与其中,“中国的设计师话语权越来越重。”阮熙紫说。
瘦马认为,在珠宝品牌的定制化方面,中国品牌有很大的机会,原因在于国际大牌们都在以卖产品为核心,虽然很多品牌有高端定制服务,但是中国的消费者在重拾珠宝文化,中国品牌能够更好地理解与诠释珠宝文化的内涵。
王云鹤说:“中国人对翡翠、玉文化是渗透在骨子里的,比如我们用一款原料雕个葫芦,上面再趴个小兽,大家都会理解其喻意是福禄寿。”
事实上,定制珠宝是将品牌消费转化为产品消费,这点上,品牌比拼的是产品与服务,这是能够跟国际奢侈品大牌最大的差异化竞争。
熙珠宝近年来一直在做珠宝的高级定制,阮熙紫坦陈:“目前我们的定制服务与成品销售各占一半,未来尽管高级定制服务是大势所趋,但有时候做定制是个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利润不会特别高,原因在于能够服务好他们的人员有限。”
阮熙紫告诉记者,熙珠宝做定制服务的客户,70%都是老客户的口碑相传,让客户满意靠的是服务,一旦服务不好,对品牌的伤害很可能是致命性的。在熙珠宝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了一些该品牌为客户做定制服务的图纸,每位客户的需求,他们都会提供三四套方案供客户挑选,最多的有6套方案。“这些仅仅是呈现给客户的,拿到客户需求之后,设计师有时候会有十几稿的方案,我不相信每次设计都是灵感的突现,更多的是靠用心去做。”
在客户定了方案之后,熙珠宝要历时三个月为客户制作珠宝,每块原料从拿到料开始就送检国检局鉴定,产品完成后再送国检局,保证原料品质。
尽管定制的钱并不好赚,但是阮熙紫认为,这种与国际大牌差异化的商业模式能够让中国品牌寻找新的机遇,在这一过程中,比拼的是产品质量与个性化的服务。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营销系副教授徐菁认为,珠宝品牌升级不能一蹴而就,比方在定制化服务这一领域,眼下在商业价值、利润方面并不高,但企业家们必须坚持,要耐得住寂莫,同时要树立自信,不把价格看得太重。
徐菁还表示,中国的珠宝品牌,无论品牌在推设计师品牌还是整体品牌,找到能够代表品牌文化内涵的风格,并且延续下去,这一点也致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