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珠宝网
客服电话:18973187411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国内动态 » 正文

《当珠宝业遭遇瓶颈》:数量多品牌少 “手工作坊”风光不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9-17   浏览次数:206
核心提示:珠宝商刘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珠宝产品从原材料到最后成品,从工厂到消费者手中,会有几层价格的叠加,一般从工厂到批发商,会
珠宝商刘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珠宝产品从原材料到最后成品,从工厂到消费者手中,会有几层价格的叠加,一般从工厂到批发商,会有10%左右的幅度,然后从批发商到经销商到商场,再到消费者,中间的叠加成本至少有40%。这也是珠宝产品为什么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价格会翻几番的原因。

刘先生说,珠宝业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一个暴利行业,而自从国家开放黄金“统购统销”之后,深圳黄金珠宝企业快速发展,短短几年间,珠宝企业的自有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截至2011年底,深圳市注册珠宝企业超过2300家,自有品牌2400个,珠宝个体经营户超过2100多家。

然而,深圳市珠宝行业虽有2400个品牌,但量变并没有形成质变,绝大多数不够强大,以至于消费者大都闻所未闻,高端的精品也少之又少。这主要是因为深圳众多珠宝企业长期以制造为主,做品牌的时间非常短,从经验、品牌积累、产品推广等方面来说,难免有各种不足。而“周大福”、“周生生”等知名品牌都为流通企业,而且多年来一直在经营品牌,因此品牌认知度高。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深圳已经成为中国的珠宝设计、制造、销售中心,但由于长期忽略品牌的打造,产业形态还是以批发为主,珠宝产业的发展层次还比较低,产业急需升级。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打赏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找订单|找工厂|看款下单|珠宝市场|珠宝资讯|网站地图| 知识百科|知道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