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金价的不断走高,黄金早已成为消费者追逐的对象,无论是做工精美的黄金首饰,还是具有保值升值空间的金条、金币,黄金的火热程度已远远超过铂金等贵重金属。时值岁末年初,不少市民纷纷购买黄金或送亲朋好友或用来投资。然而,在走访中发现,在黄金销售火爆的同时,购买黄金后要想维权却有点难。
岁末年初迎来黄金销售旺季
“估摸着孙子下个月要出生了,我们提前给他选了个生肖牌,将来也可以保值增值。”1月22日上午,在某品牌黄金专柜前挑选如意锁的市民孙梅夫妇说,近些年,因为黄金的价格基本保持着上升的趋势,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对黄金饰品情有独钟。该商场一品牌珠宝专柜负责人许玲玲说,岁末年初是传统的黄金销售旺季,“最近一个月内,专柜金条产品热销,尤其是在周末。”
走访中发现,为迎接即将到来的蛇年新春,各大商场都围绕生肖产品大做文章,备战火爆的春节黄金销售。“涟运蛇”“金蛇献瑞”“祥蛇纳福”等各类生肖产品出现在众多珠宝专柜,今年的生肖产品虽不如往年销售火爆,但随着春节的临近,销量也在增加。
缺少“三包” 黄金维权有点难
尽管黄金首饰销售火爆,但走访获悉,有关黄金首饰的投诉也不少,主要问题基本上集中在黄金饰品断裂、掉色等。然而,由于目前国家对金饰“三包”的细则尚未出台,市民在维权时遇到不少困难。
市民刘女士在龙年本命年时为自己购买了一款重10.2克的黄金手链,不料没戴多久便出现脱色现象,刘女士认为首饰存在质量问题前往专柜要求退货,但对方工作人员却只答应返厂维修,一个月之后,刘女士拿到维修后的手链,没想到的是,佩戴一个月之后,手链又开始出现脱色现象,无奈之下,刘女士只得向相关部门投诉,经协商,商家终于答应为刘女士换一条同款的手链,但刘女士要支付相应的手续费。据市消协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由于目前对金饰的‘三包’细则并未出台,因此消费者在与商家出现纠纷时十分被动。黄金饰品由于其特殊性,有时出现问题后很难判定到底是消费者的人为过失,还是首饰本身就存在质量问题。因为无法参照“三包法”处理纠纷,大多只能双方互相协调。
售后各不同购买前别忘问清
走访城区多家珠宝专卖店,询问有关黄金饰品的“三包”规定,发现大多数商家都以口头协议代替正规的“三包”规定,提供的售后服务也不尽相同,比如以旧换新,有的商家按黄金重量收取一定费用后提供服务,有的商家则从不提供该服务。“买饰品不签协议,但是提供发票,可以终生保修。”大里路附近一珠宝店店员表示。而在不远的另一珠宝店内,店员则表示会为消费者提供产品的质量保证卡,但对已出售的黄金珠宝饰品“不退不换”,当问及珠宝产品有瑕疵是否可以修理时,店内人员表示“瑕疵也要看情况”。
“手链断裂可以免费维修、焊接,但如果想要退换产品的话,就需要由专柜和消费者双方约定时间到指定的质检部门进行质量鉴定,鉴定费用先由消费者支付。”采访中,某珠宝品牌销售经理刘伟说,一般而言,除非检验出手链工艺材质中的明显缺陷,如砂眼、松动等,其他情况几乎无法判断是商家的责任。
刘伟还表示,目前国家相关标准中对于首饰断裂属质量问题还是人为原因的鉴定尚没有明确界定,并且目前在黄金饰品行业普遍存在“一经售出,不退不换”的规则。
买金饰认清三项印记
“购买贵金属首饰应首选经营规范、规模较大的珠宝行,并谨慎购买没有印记或印记模糊、不完整的黄金首饰。”刘伟表示,消费者在购买金饰品时最好自己把好检验关,在购买前应仔细检查饰品是否存在相关部件松动等情况,减少商品出现问题的几率。
此外,买金饰应认清三项印记:厂家名称、材料名称和材料含量。这些印记一般刻在首饰内圈上。除了看清饰品标签上的标注内容,还要记得开具票据,注意保留购买凭证;销售员口述的产品质量指标应与票据书面标注一致,票据的饰品名称必须与标签上标注的一致,不用数字或字母等代号表示;此外,对购买的饰品有疑问时,应及时送到检验机构鉴定,以保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