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金店正着手从源头上封杀含金量不足的问题金饰。记者昨日获悉,福建省宝玉石协会公布了最新《金饰团购组织管理办法》讨论稿,拟在下月成立“福建宝协金饰团购组织”,意在通过组织我省金店向诚信金饰厂家统一采购、索赔等方式,尽可能地解决金饰品“含金量”难以捉摸的问题。
据悉,加入上述“团购组织”的金店必须履行的义务有两条,即“不向指定金饰供货商以外的厂商采购金饰”和“不得销售印记未在福建宝协备案的金饰品”。其中“金饰供货商”由组织成员投票选定。供货商必须满足“金饰含量符合国家标准”“厂家印记在宝协备案”的条件。
我省违反自律义务的金店将被劝退;金饰供货商产品被查不合格的,将按问题金饰价值(当日的国际金价结算)五倍赔偿。
协会秘书长王乃珠表示,该制度实施后,金饰厂家卖成色不足金饰违法成本将很高,而且参加团购的金店将抱团维权,厂家也会因此丢失大批客户。
据宝协专家介绍,有些首饰很难做成千足金,比如珠链首饰的焊点多,克数越小,成色问题越多,尤其是5克以下的首饰,做到足金已经不易,标称千足金的应谨慎对待。而按目前市场行情,足金冒充千足金,厂家每克可以多赚2元,普通的珠宝零售商可以多赚5元。
但由于金饰品检验成本高,普通消费者在金店购买金饰时,在“含金量”信息上往往只能依赖店家的标签和宣传,而这种情况也普遍存在于金店向金饰品厂家进货的过程中。
目前,我省除了部分品牌金店通过自有厂家供货外,还有不少金店是自行分散向省外金饰厂家进货。如果厂家将不合格的金饰销售给金店,金店只有遇到工商部门执法监测或消费者投诉时,才知道被厂家骗了,这时金店也要面临索赔难的问题。
据悉,目前金饰卖家索赔难的主要问题是采购证据的破坏。一般情况下,问题金饰被爆出有问题时,采购时间已过去数周或数月,一些金店采购金饰的单据已经丢失,缺乏购货的“合同”证据。同时,虽然金饰印记能证明问题金饰的生产厂家,但很多厂家的首饰印记没有在有关部门备案。厂家遇到金店要求索赔时,司法鉴定“印记”的成本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