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珠宝网
客服电话:18973187411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国内动态 » 正文

钻石行业乱象:合成钻石真假难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3-18   浏览次数:432
核心提示:  鲁力 摄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在很多人心目中,钻石代表着真心实意和天长地久,然而你可曾想过,钻石行业也有以假乱真、以

  鲁力 摄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在很多人心目中,钻石代表着真心实意和天长地久,然而你可曾想过,钻石行业也有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乱象呢?

近日,广东省珠宝玉石及贵金属检测中心爆出猛料:去年该中心检测出CVD合成钻石达100多粒,这种近乎以假乱真的合成钻石已经悄然流入广东市场。虽然这批货物并非来自零售商家,却足以使广东地区的消费者乃至珠宝销售企业感到惶恐。

除此之外,标识混乱、以次充好和偷工减料等问题也在钻石行业中较为常见。专家表示,目前钻石消费市场可谓陷阱重重,要想实现钻石的保值增值功能,必须要巧识乱象,规避陷阱,选择正规的渠道购买非常重要。

CVD合成钻石真假难辨

关于CVD合成钻石,业内人士并不陌生。去年以来,这个名词不断出现在业内人士和消费者的耳中,一度让人谈之而色变。

按行规,人造钻石需要在钻石的腰部注明“人造”字样,可以用英文或者中文,但是一些不法之徒为了鱼目混珠故意不做标注。由于人的肉眼与一般检测工具(如显微镜)根本无法鉴别出这种合成钻石,所以不少专业的研究鉴定机构在这种合成钻石的手里栽过,业界甚至一度召开大会专门研究如何识别这种高度仿真的合成钻石。

有业内人士曾表示,CVD合成钻石并没有大批量流入中国内地市场。记者从公开资料获悉,北京、深圳的相关部门曾查出过两批次、共计64粒合成钻石,其大小也均为0.3~0.6克重量的常规产品,并未给市场带来太大危害。但是广东省珠宝玉石及贵金属检测中心此次公布的数据,的确让广东地区的消费者乃至珠宝销售企业感到惶恐。

该机构的负责人透露,这100多颗合成钻石并非来自散客,而是来自一位自称从事钻石贸易的货主,他拿出100多粒大钻石要求检验站检测并出具结果。检测过程中,工作人员使用3年前购买、但一直没有机会使用的两款新设备发现,100多粒确实为钻石,但与天然钻石相比有异样。检测人员进一步对其进行对比,确定100多粒钻石全系“CVD合成钻石”。

据了解,要检测CVD合成钻石一定要用专业机构的光谱仪器,研究其内部生产结构,才可作出正确判断。该负责人坦言,CVD合成钻石的检测难度非常大,目前国内具备合成钻石检测能力的珠宝检测机构不超过15家。

广东省珠宝玉石及贵金属检测中心主任郭清宏提醒广大消费者,对于来路不明的钻石一定要谨慎购买,对于正规出售的钻石类首饰也一定要仔细查看其是否附带权威机构出具的鉴定证书。

标识混乱,证书也被动手脚

在真假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不少商家还是不敢轻易造假,但是钻石销售时经常会出现一些以次充好或者胡乱标识的问题,这也是钻石消费领域投诉最多的问题。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家住济南的董女士在六福珠宝购买了一个钻石吊坠,回家后发现钻石证书信息与网上鉴定信息并不一致:钻石的重量不同,连检验师的名字也不一样。为了慎重起见,董女士将钻石吊坠送到了市质监局检测,结果显示钻石是正品,但是总质量为1.306克,比证书上轻了0.04克。

对此,一位长期从事钻石鉴定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钻石的品质由重量、颜色、净度、切工的4C标准而定;不少商家为了谋利,悄悄给自己的产品升了级。譬如说重量,国家宝玉石质量监督条例上明确写明:钻石以克拉计算重量,小数点后保留两位,第三位“八舍九入”。但很多知名商家连“四舍五入”都不会遵循,只要小数点后第三位有数字,就直接“入”到了第二位,价格等级立即升了一层。至于颜色与净度问题,升一两个级别也是很随便的事儿。

“身材完美”的钻石不到两成

“要牟取暴利,在切工上做手脚的更多!”广地珠宝副总经理梁沐周告诉本报记者。据透露,90分的钻石,与1克拉钻虽然大小相差不远,但价值却有天壤之别。于是,一些不良商家在切割钻石时,将原本只能切割成80分左右的毛坯钻,硬生生做成1克拉的钻石,保留了钻石的重量,却失去了钻石原本该有的完美比例。目前市面上只有15%的克拉钻石真正的符合完美切割、符合直径和高度的最佳标准。由于多数消费者并不懂切工与重量之间的关系,这样做就很容易蒙混过关。

国际公认的标准切工,对成品钻的每个光学角度均有严格规定,偷工减料者必然要改变光学角度,使得克拉钻“身材走样”,变成难看的“矮胖型”或“竹竿型”,但一般的消费者很难辨认出来。

对于这个问题,梁沐周的建议是谨记国际通用的简单易行的检测公式:直径的立方×0.00366(允许有±0.03克拉的误差),就可以轻松判断商家是否偷工减料。

国际公认的标准切工,对成品钻的每个光学角度均有严格规定,偷工减料者必然要改变光学角度,使得克拉钻“身材走样”,变成难看的“矮胖型”或“竹竿型”,但一般的消费者很难辨认出来。

郭清宏则建议,消费者在购买钻石饰品时一定要索要相应的鉴定证书,并登陆相应的网站进行查询相关信息。如果消费者发现证书问题,或者对证书不放心,消费者可以到发证机构进行免费的二次检验。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打赏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找订单|找工厂|看款下单|珠宝市场|珠宝资讯|网站地图| 知识百科|知道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