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珠宝市场淡季,但是广州部分商场,珍珠首饰的单周销量环比大增了40%。那么,什么样的珍珠产品消费性价比更高呢?珍珠的收藏价值又如何呢?
记者走访了珠三角珍珠市场发现,同样款式的“洋货”与国货,价格相差数十倍,洋货利润率过高,而国货的消费性价比更胜一筹;直径超过7毫米、形状较圆、光泽度较高的珍珠最值得购买。
“洋货”PK国货
记者走访时发现珍珠市场的价格差异十分巨大,同样款式、体积与颜色的珍珠项链,价格差异可以高达数十倍。
在荔湾区等地的批发市场内,珍珠首饰名副其实的“物美价廉”。300-500元就可以购买到一串32颗粒、直径为4-5毫米的白色海水串珠,颗粒饱满,色泽光润。
如果海水珍珠颗粒大到6毫米以上,光泽度更高,项链价格就会升到2000-3000元;同样质地的黑色海水珍珠,一般是淡水珍珠价格的3-5倍;与之对比,淡水珍珠形状没有那么饱满,在荔湾广场附近,32粒串珠淡水珍珠项链,可以100-200元价格买到。
但在越秀区至天河区一线的大型商场里,珍珠首饰市场几乎全被“洋品牌”瓜分,同样的白色珍珠项链,价格清一色均在1万元以上,如果是直径超过了6毫米的产品,价格则高达5万-10万元。如果是黑色、金色珍珠,或者镶嵌了碎钻石装饰,价格则达15万-25万元。
同样是珍珠,价格差异为什么如此之大?商场柜台经理的解释是:“我们产品是南洋大溪地海水珍珠,无污染,不能与人工养殖、规模化经营的珍珠同日而语。”
国产珍珠缺乏创新价格低
不过,记者从广东省金银首饰商会了解到:此言并不准确,由于历史上连年采掘且养殖业大力发展,天然珍珠资源已基本枯竭;所谓的天然海水珍珠,也是海水人工养殖的产品,珍珠蚌“放养”化的程度会高一些,珍珠色泽、质地都会更胜一筹。
广地珠宝的项贤彪认为:品牌效应才是导致国货、洋货价格差异的主要原因。洋珍珠筛选精心、款式新颖、包装完美,迎合了内地市场富裕阶层追逐奢侈品的心理,可以卖出较高的价格;而国产珍珠在款式方面千篇一律居多,缺乏更多创新,价格相对低廉。
记者走访了三家香港地区的珠宝贸易公司了解到,即使算上奢侈品关税,南洋珍珠原材料,进口至中国黄埔港的单价也十分便宜,5-7毫米颗粒,每颗的价格不过50-100元,32颗串起来,加工后成品的成本价也不超过5000元,而商场的售价为5万元以上。
如何辨别真假珍珠
1.仔细抚摸珍珠表面,有比较明显的磨砂感,并非十分平滑、毫无凹凸的产品,必然为假珍珠;
2.将真珍珠对着光源转动,珍珠表面流溢着一层润白色的“珠晕”,而贝壳、树脂等材料制作的假珍珠,没有明显的光泽。
3.购买珍珠时,我们可以常备小刀,轻轻刮刮珍珠表面,如果刮出的是粉状那就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