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珠宝文化产业在德宏政府的培育下,渐渐成为新兴支柱产业,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珠宝市场体系,仅2012年,德宏州的珠宝交易额达到90亿,约占到德宏州GDP的6.15%。其中,玉雕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8月9日举行的首届文博会上,德宏州100多家企业参展,除展示特色产业文化外,德宏州此行目的,也是要把“美丽德宏,中国玉都”的牌子打响。
一号馆内的玉雕展示精品馆,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本报记者 郭秋月 摄
以绿色为主调,融合了傣族建筑风格的德宏展馆。 本报记者 郭秋月 摄
8月9日,首届文博会在昆明会展中心举行,借助此平台,各州市都极力展示自己特有的产业文化,努力将文化转变为财富。德宏州也抓住此次机会,精心打造了德宏展馆,主推玉石珠宝、玉雕和红木等。
据了解,德宏州此次有100多家企业参展,展出130多件高端翡翠玉雕作品,以及红木结构的别墅。另外,还有德宏民族歌舞展演和珠宝走秀,其中珠宝走秀的展品价值超过10个亿。
德宏馆在六号展厅,展馆以绿色为主调,融合了傣族建筑风格,顶部用五彩绚丽的花纸伞作为装饰。巨幅屏幕不断重复播放德宏州的文化特色、民族服饰、歌曲文化、玉石珠宝等内容。
“通过省文博会这个平台和窗口,能很好地展示推介近几年来德宏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就、亮点以及特点。这次推介的主要内容覆盖了珠宝文化企业、红木文化企业、玉雕大师、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民族工艺品、民族服饰这几大门类。一共有100多家企业参展。”德宏州文产办主任杨宏成介绍。
此外,在此次展会的一号馆内,还有一个专门设立的玉雕展示精品馆,供游人客商品鉴。据了解,此次文博会德宏州来了20多名省级玉雕大师,有130件高端的翡翠摆件作品,占到整个文博会玉雕大师和玉雕作品的60%以上。
这些玉雕大师中,既有德宏本土的玉雕大师,也有近几年来通过德宏州委州政府的吸引政策从福建、广东、浙江、河南招商引资过来的玉雕大师。
行业实力
产业链日臻成熟
杨宏成介绍,近几年德宏州的珠宝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2012年的成交额达到了95亿,占德宏州GDP的6.15%。
因为靠近翡翠产地缅甸,德宏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2008年开始,从缅甸运毛料回来的陆路畅通,地缘优势给德宏打造玉石品牌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但在德宏珠宝产业发展之初,并无这样的先天条件,当地玉石生产尚未形成规模,直到二十一世纪初,当地政府开始主动介入,规划珠宝产业发展,实现缅甸进口毛料的陆路通畅。“这个应该是德宏珠宝产业飞速发展的前提条件。”杨宏成说。2008年,德宏州把珠宝产业确定为全州文化的重点产业,有意向地策划、论证了一批珠宝产业类大的项目,并进行招商引资。
“目前,德宏珠宝从业人员达到将近70000人,包括从事设计、抛光、切割、镶嵌、包装等人员。发展模式也从当初的散户经营到现在的产业化发展。”杨宏成介绍,德宏州已经初步建立起从毛料进口、毛料交易、创意设计、加工生产、批发零售、文化交流、会展会晤、人才培训等一系列完整的珠宝产业链。
熟练技工近6000人
“近年来德宏玉雕行业也发展较快,经过近三十余年的发展,德宏州玉雕行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地域范围从当初瑞丽市已扩大至盈江、芒市两县市,从业户数从当年的十几户发展到现在的几百户,能够独立设计、生产、加工雕刻的师级人才300多人,熟练的技工也有将近6000多人。”杨宏成说。
德宏州玉雕产业起步较晚,快速发展始于2006年左右。“虽经发展较快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人才匮乏、品牌效应欠缺,玉雕同质化严重,创新不足等。”杨宏成说,对于这些问题,德宏积极采取措施,非常注重人才培养,注重玉雕作品的文化创新,努力打造品牌,树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