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珠宝网
客服电话:18973187411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国内动态 » 正文

暴富神话,还是投资陷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12-02   浏览次数:197
核心提示:投资与投机之差历来就在一线间。盘点2010,各种另类投资品层出不穷,邮票、茶叶、艺术品、粮票、玉石、翡翠正在成为艺术收藏市场
投资与投机之差历来就在一线间。盘点2010,各种“另类投资品”层出不穷,邮票、茶叶、艺术品、粮票、玉石、翡翠……正在成为艺术收藏市场的另类“豆你玩”、“蒜你狠”。

怎一个“炒”字了得

回眸2010年的“投资”市场,更多是“炒字当先”的印象,而且在CPI走高、民间资本投资欲望强烈的背景下,楼市等市场的不确定性让很多资本选择了“另类”投资。无论是“黄金有价玉无价”的玉石市场,还是“千金好觅一画难求”的藏品市场,只要是市场缺乏权威定价机制、好操控易炒作,就是可以深耕的“黑土地”。

2010年春天,黄庭坚书法《砥柱铭》以4.368亿元的总成交价刷新中国艺术品拍卖世界纪录;在北京嘉德秋拍上,王羲之《平安帖》摹本以3.08亿元人民币成交;11月英国伦敦的一次小型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以4300万英镑的天价被一中国买家拍走,加上佣金和增值税,瓷瓶身价折合约5.5亿元人民币,再次创下中国艺术品的拍卖纪录。

除了古董,一种名为“黄龙玉”的玉石,几年前它还只是每公斤几块钱的“黄蜡石”,如今已经摇身一变成为每公斤上万元的珍宝;一整版1980年T46庚申年首轮生肖猴票,2010年以约11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较30年前狂涨17万倍;红木家具价格在8个月内猛涨了40%,一些稀有木材暴涨10倍;翡翠价格普涨三成,顶级品质的翡翠价格翻番。

除了这些艺术品和收藏品,连有些退出市场流通的粮票、纸币也成了“香饽饽”:有些早已退出市场流通的粮票,价值疯涨4000倍;人民币更是成为目前炒作热点,1980年版的50元纸币甚至可以炒到2400元。曾经被疯狂炒作的茶叶、君子兰也死灰复燃:以金骏眉为代表的武夷茶、福建大红袍都被炒出万元一斤的“天价”;数十万元、数百万元一盆的高价君子兰在年中的农博会上更比比皆是,一盆兰花甚至可以喊出7777万元人民币的惊人“天价”。

究竟是泡沫还是潜力

恶炒“另类投资”,看似一个市场现象,但背后折射出民间强烈的投资愿望与较少的投资渠道矛盾突出,市场游资慌不择路,很容易陷入庄家与炒家共筑的“投资陷阱”。

不过,当记者将这个艺术品市场是否“过热”的问题抛给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上海站主任陈海波时,他却认为,与A股、房地产等传统投资领域相比,艺术品仍然只是分了一小杯羹,未来的增长空间很大。

“跑赢CPI,只是避免了财富的绝对贬值。但对财富的衡量还要看其有没有相对贬值,也就是看新增财富能否为自己带来社会地位的提升。”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他认为,截至2010年8月,中国的M2规模达到69万亿元,约为十年前的5.5倍,如果个人财富在过去十年增幅低于5.5倍,社会地位就处于下降之中。根据计算,过去十年黄金的涨幅是350%,石油为200%,而A股十年累计涨幅非常低,上证指数[2823.45 0.12%]只涨了25%左右,远远跑赢M2的则是房地产和珍宝古玩;下一个十年,靠什么来“接庄”?李迅雷的答案是贵金属、珠宝和玉器古玩。此观点一经抛出,更是引起投资界一阵热炒。

“炒作”黑手伸向收藏品市场

上海市收藏协会副会长宣家鑫却一针见血地提出,在这些如天方夜谭般的价格暴涨背后,“很多是赤裸裸的炒作”。他认为,目前资金炒作的黑手已完全伸向收藏品市场,一些本身从事股票和基金投资的庄家把目光放向收藏品市场后,运用基金坐庄的手法炒作收藏品。

市场人士透露,曾有一个炒家专门炒邮品,垄断沪、京、浙、苏四地的邮品,买入邮品后再进行宣传和炒作,然后再在高位抛出,套牢的都是高位接盘的散户。这种手法虽然看似简单,但却屡屡奏效。“一般人觉得容易赚钱,很容易被虚假的财富效应迷惑,一脚就踏进这个圈子。”

上海城隍珠宝总经理赵德华介绍,像黄龙玉、岫玉等原本归为“石英岩”一类的石头,由于开采量大、硬度不够,价值很低。“这种次等玉也涨得这么疯狂,炒作的痕迹太重,明显是一些商家、投资者利用老百姓对玉追崇,刻意营造某种玉石‘很值钱’的假象,忽悠大众,其实没有任何投资价值。”

另外,这些“另类投资”的风险还来自于流动性极差,此类物品基本都没有正规的回购渠道,即使升值也会遭遇有价无市的局面,基本是买得到,卖不掉,终究是“砸”在手里,无法脱手。实际上,由于这些物品绝大多数是被利益集团联手炒作出高价,他们不但控制了价格,也控制了市场交易,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在博弈中处于绝对下风,即便投资升值,也难以找到接盘的对手。

在人们投资欲望强烈、闲置资金积聚的背景下,通过疯狂炒作带来暴增的财富效应的诱惑性和迷惑性很强,难免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卷入其中,只是艺术品市场向来是波谲云诡,一旦购买了赝品或者艺术价格低的作品,高位套牢、等待接盘的现象在所难免。因此,冷静对待艺术品市场的“火热”,这才是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应该主动思考的问题。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打赏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找订单|找工厂|看款下单|珠宝市场|珠宝资讯|网站地图| 知识百科|知道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