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历来都是爱美女生的最爱,很多女性朋友在出席一些聚会的场合都会把钻石当作是自己的最重要的装饰品。我们只是看到钻石表面的光鲜亮丽了,但是其实对于钻石的内在却不太了解,比如钻石的切割形状,它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下面就和佐卡伊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钻石的切割历史
钻石除了传统的圆形切割,常见的现代钻石琢型还包括祖母绿切割(Emerald Cut)、梨形切割(Pear Cut)、椭圆形切割(Oval Cut)、长阶梯形切割(Baguette Cut)、枕形切割、心形切割(Heart Cut)、公主方切割(Princess Cut)、榄尖形切割(Marquise Cut)等。
诞生于14世纪中叶的尖琢型(Point Cut)是钻石最早的切磨形态,当时的珠宝匠依照钻石的八面体外形,仅进行简单的抛光打磨,保留钻石的天然结晶形态。
15世纪初,桌形切工(Table Cut)首次应用于钻石,八面体中的一个顶角被磨去,形成上半部分的“冠部”与下半部分的“亭部”,这种切割方式标志着现代宝石琢形的诞生,一直沿用到17世纪。
玫瑰式切割(Rose Cut)出现于16世纪中期,由24个三角形切割面组成的拱顶和一个底面组成。这种琢型最大的特点是保重,多用于扁平状的钻石晶体,此后演化为48个切面的双玫瑰切割。
17世纪后半叶,一位威尼斯钻石切割师在双多面形琢型的基础上增加了数个切面,显著提高了钻石的亮度和火彩,这种枕形的切割方式被称为老矿工切割(Old Mine Cut),是最早的明亮式切割的尝试。
老式欧洲切割(Old European Cut)是现代明亮式切割钻石的原型,诞生于18世纪初,拥有较小的台面和较厚的冠部,从顶部欣赏呈现与明亮式切割钻石相同的正圆形。明亮式切割(Brilliant Cut)由比利时钻石切割师 Marcel Tolkowsky 于1919年发明,能够完美地呈现出钻石各个角度的火彩。一颗天然的正八面体钻石被切割为一大一小两颗钻石,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原料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