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珠宝网
客服电话:18973187411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国内动态 » 正文

金饰业也闹“三聚氰胺”:多少人成“冤大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12-10   浏览次数:173
核心提示:11月份北京市工商局对24个企业56款珠宝首饰进行抽检的结果公布后,周生生、每克拉美、瑞景行、百利金等企业都上了问题产品黑名单

11月份北京市工商局对24个企业56款珠宝首饰进行抽检的结果公布后,周生生、每克拉美、瑞景行、百利金等企业都上了问题产品黑名单。成分掺假让金饰行业陷入“三聚氰胺”式恐慌。

    对于周生生18K金产品被曝出的含金量不足问题,深圳当地一家最大的黄金首饰加工制造企业高管认为,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利润驱动,他说“除了成分不足,还有掺假,一掺假利润就上去了。”比如,铱是一种廉价金属原料,一些加工商就通过在黄金里掺铱获取暴利。“一吨黄金里掺一公斤铱就能赚30万元,”而对此掺假,一般检测很难检得出来。

    一位在国家级检测机构工作多年的相关人士称,现在零售市场消费者送检的产品中,贵金属成分不足、以次充好等很多见。零售终端买到的不合格金饰,可能是厂家层层分包的结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上海珠宝品牌商说,一般品牌生产商都有固定的工厂生产,但随着销量的增大,也可能外包给其他厂商和分销商,虽然生产流程中有检测程序,但简单的内部检测很难保证K金质量。

    而即使是相关机构出具的认定证书,也难以成为质量保证。中华工商联珠宝业商会珠宝检测研究中心主任董振信表示,目前中国的检测机构有几百家,国家级别的有十几家,其余大多数是省市级别的检测机构。

    一位检测机构相关人士透露,有些不是国家级的检测机构也号称是“国家级”的。有些商家花钱买证书检测根本不管什么权威性,谁家鉴定费便宜就用谁的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打赏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找订单|找工厂|看款下单|珠宝市场|珠宝资讯|网站地图| 知识百科|知道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