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证书真假难辨
“买首饰的时候,都看重品牌、款式,谁会真的上网查那张‘鉴定证书’啊。”前天,在记者的采访中,市民王小姐回想起当初选购钻戒时的情景表示。当晚,王小姐就翻出自己钻戒的鉴定证书,按照指定网址输入编号,结果系统只显示:“数据正在更新”,而非商家所称的“钻戒的详细信息”。
王小姐的遭遇并非个例。在英雄山文化市场一玉器店,店老板的话意味深长:“现在连身份证、驾驶证都能造假,更何况一个小小的鉴定证书。证书都是蒙游客的,内行人识货,谁看这东西。”
在解放桥北临的北方国际珠宝城,一家翡翠店店员看到记者对鉴定证书特别在意,特意表示:“只要看中了货,马上就可以搞到权威的鉴定证书,绝不多加钱。”“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印的。”在二环东路一家工艺品店,店员小声告诉记者。记者发现,在假证书上,赫然印有“广东省质量监督珠宝贵金属产品检验站”的字样,红色印章、检验人员签字、样品照片、检验编号和条形码一应俱全,背面还特意标明了监督电话和执行的相关标准。如果没有店员的提示,记者断然分辨不出真假。
鉴定机构鱼龙混杂
据了解,目前国内有资质的第三方珠宝鉴定机构超过100家,仅山东省内拥有黄金珠宝检测资质的单位近20家,数量众多。
业内人士透露,国内的鉴定机构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分大小,也无谁最权威之说,只要有鉴定资质就具有认证权。也就是说,在众多鉴定机构中,商家可以任选其一即可。而对鉴定机构而言,鉴定费又是最主要的收入。在市场上,几家鉴定机构对鉴定业务的争夺已是公开的秘密。
“检测机构也是为了挣钱嘛,有时候为了迎合商家的利益,会故意提高鉴定等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珠宝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钻石和玉石鉴定是重灾区。”他特别提示道,钻石净度相差一个级别,商家可能就会将价格提升20%-50%。
“洋证书”也不靠谱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与金银饰品、翡翠玉石大多采用国内鉴定证书不同,钻石,尤其是裸钻,偏爱一家名为美国宝石学院(英文简称GIA)的国外机构。GIA的证书内容全部是英文书写,许多专业术语令人难懂。
据了解,GIA创立于1931年,标榜非营利机构,经费由珠宝业界人士捐献,是把钻石鉴定证书推广成为国际化的创始者。然而,省城一业内人士指出,在这张英文证书中,尽管罗列了关于钻石琢型、尺寸、重量等信息,但并未写有质量保证等字样,不能作为钻石真假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