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的预测,2010年中国珠宝首饰市场年销售额将超过2000亿元,占全球总销量10%以上,成为全球珠宝首饰消费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中国珠宝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目前的国内珠宝市场竞争中,香港品牌阵营明显处于领先地位;内地珠宝企业如潮宏基、老凤祥、老庙等经过长期打拼,在二、三线城市有相当的影响力;而以TESIRO通灵、卡地亚为代表的欧洲品牌则加快了拓展速度,开始抢占中国一线市场。中国民族珠宝品牌的生存空间将受到不小的压迫,为此,港资珠宝企业开始积极开拓三四线城市市场,内地代工企业进军零售终端……未来中国珠宝市场,内地系、港资系、欧美系将轮番开战,由此引发的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市场格局
外资占据高端国货倾向大众化
业界普遍预测,未来10年内,中国珠宝首饰的整体需求将以15%~30%的速度增长。需求按年增加,预计到2015年,中国和印度市场的珠宝消费总和将与美国市场持平,中国未来将是全球最大也是最富有发展潜力的市场。
中国珠宝市场的强劲,让很多海外珠宝商垂涎欲滴。众多的海外珠宝企业,不管此前有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现在都试图到中国挖掘更大的商机。目前的内地市场,由海外品牌、港资品牌、内地品牌开设的直营店、加盟店等分销体系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战场从一线城市转至二三线城市,进行短兵相接的竞争。
在目前的竞争格局中,国际顶级品牌卡地亚、宝格丽、蒂梵尼开始进入中国,现阶段仍然牢牢占据珠宝奢侈品市场的位置;香港四大珠宝品牌六福、周大福、周生生、谢瑞麟及少数国内珠宝品牌老凤祥、老庙黄金、潮宏基等则将珠宝消费引向大众化,未来这些品牌有望将分享主流市场的份额提升。在这些品牌当中,香港品牌以及内地的潮宏基等品牌更加注重原创设计和品牌推广,未来将扮演连锁零售商的角色,分享整个珠宝产业价值链的高端,而老凤祥和老庙受制于体制理念等多方面原因,仍偏重加工和批发业务,缺乏持续设计创新能力和品牌推广力,未来可能将走向加工制造或者中端品牌商的方向。
通过最近几年快速的扩张之后,港资品牌和内地品牌除了稳固一线城市的店面数量优势之外,还加快了二三线城市的扩张步伐,未来目标甚至瞄向了四线城市。
有关专家就此指出,珠宝首饰行业的不断扩张已经持续了多年,产业目前正处于大洗牌阶段,利润与前几年相比有了明显下降,珠宝首饰品牌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现在大部分店铺的利润维持在10%~30%之间,平均利润也只有15%。
业内人士周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件首饰出售,商场要扣除销售额的30%,税收10%,营业员工资10%,再扣除原材料和商业成本,只剩下10%左右的利润,有的店铺利润还不到5%。
利润缩水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因素所致:首先,由于人工费、场地费和原材料成本都在不断上涨,商场的门槛也在提高,导致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而迫于竞争压力,珠宝的零售价格却还要维持原有水平,甚至比原来还有所下降。品牌只能通过不断地增加店面来提高整体的销售额,以此拉动整体利润额,但店铺数量的不断扩张也导致了价格竞争的越发激烈。因此,品牌面临版图扩张的同时,也不得不接受毛利下降的惨痛事实,难免落入不堪重负的局面中。
其次,行业上下游的相互渗透不可避免将利润摊薄。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珠宝生产企业直接进入销售终端;而另一方面,零售商也在不断争抢上游的资源,资源占有决定供给,要平衡供求关系,优化上游资源和升级产业链是关键。比如,周大福与力拓达成战略合作,以争夺上游钻石资源。力拓是全球第三大钻石生产商,而且力拓是全球惟一粉钻固定来源,力拓旗下艾盖尔钻石矿场贡献了全球90%的粉钻。成为力拓的战略合作伙伴,周大福每年可得到优质的天然彩钻,独享国内其它珠宝商梦寐以求的彩钻资源。
再者,大量珠宝网店的兴起打破了珠宝首饰暴利的神话,如:钻石小鸟、柯兰、九钻网和戴维尼网等,基本把钻饰的底价赤裸裸地展现在消费者面前,让消费者不再是珠宝首饰消费的弱势群体,这种因信息透明带来的变化,正在改变着珠宝首饰零售终端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