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上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薛春梅来泰为市民免费鉴玉。在1个小时的现场检测中,共检测各种玉石500多件,但仅有一成为值得收藏的真货。
上午9时,参加鉴宝的市民就陆续赶到现场。9时30分,鉴玉活动正式开始。排在头位的是80多岁的扬州老太徐景梅,她带来了从玉石市场淘来的4件“宝贝”。“退休后就爱好上了收藏玉石等物件儿,手头上的玉石已有一二百块。因为时间有限,我只拿来了4件。想通过这个活动鉴定一下我的鉴宝眼力,更想多学习一些鉴宝知识。”徐景梅说。
经过薛春梅现场检测,徐景梅淘来的4件玉石均属现代仿品。其中,两件为雕刻石,另外两块“和田玉”成色经人为胚色处理,属于真品中的次货。
市民邱先生带来的是祖传的一只玉镯。经检测,这只玉镯为天然翡翠,属B货。但手镯上的颜色有可能为二次渗透而成,收藏价值不大。
本次免费鉴玉活动共现场检测500多件玉石,大多来源于祖传、旅游购买、朋友赠与、古玩市场淘宝等途径。“市民送来检测的玉石合格率很低,仅有一成为值得收藏的真货。很多人也只是凭着喜好购买,对玉石并不是特别了解,还处于初学阶段。”薛春梅希望广大玉石爱好者增强鉴宝意识、提高鉴别能力,保护好自身权益。
玉器可靠的辨别方法共有3招,即看、听、测试。看,主要看晶体透明度,真玉透明度较强,油脂光泽;听,真玉声音清脆,反之声音闷哑;测试,真玉从玻璃上划过,玻璃上留下划痕,而玉石本身则丝毫无损。
常见假玉有塑胶、着色玻璃、云石(大理石)、电色假玉和合成玉等。塑胶的质地比玉石轻,硬度差;着色玻璃只需将玉拿到灯光或阳光下检查,就会看见玻璃里面有不少气泡;比较难辨的是电色假玉,这类玉一般经过电镀,因此玉面上往往会镀上一层美丽的翠绿色外表,很容易误以为是真玉。如果上面有一些绿中带蓝的小裂纹,就是假玉;合成玉与真玉的比重相差较大,市民用手掂掂轻重,或用天平称量即可辨别真假。
此外,当下的玉器市场,相同材质、相同规格的玉饰品价格差异较大,缺乏玉器常识的市民购买时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对此,薛春梅建议,购买玉器产品时切莫轻率为之,应从做工、材质、成色、雕工等方面进行对比。同时,购买时应向商家索取玉器“身份证”即玉器珠宝鉴定证书,由身份证可判断你看中的玉器是否经过强酸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