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上买回假银项链
日前,张小姐在某展销会最后一天,受到某首饰展位“大甩卖”促销的诱惑,买了一条银项链,回家后,发现原来是假货。由于展销会已结束,且没有购买单据,无法认定项链是在展销会现场购买,追究展销会承办方也证据不足。除非这条银项链上面雕刻有产品的“商标”和“纯银”标志,张小姐才可联系项链厂家,并在排除假冒的情况下,经鉴定机构鉴定为假银,张小姐才有可能追究厂家的责任。现在,张小姐只能吃哑巴亏了。
展销会鱼龙混杂风险大
市消委会负责人称,由于展销会里的参展商流动性大、鱼龙混杂,使得消费风险增大。其特点有,经常通过虚假宣传,商品真假难辨。二是维权无门。展销会购物,商家大多不开票据,难以证实消费者与展销会的消费关系,发生纠纷无法举证。三是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第四是异地维权难。即使产品有正规厂家,厂家可能在其他地市或省外,消费者可能面临异地维权难的风险。第五,谎称降价大甩卖。
消委会建议,消费者到展销会要理性消费,并把握好以下几招:第一,了解展销会组办方的资质和信誉,不能被过度夸大宣传和低价蒙蔽了双眼。第二,仔细查验是否属于“三无”、假冒伪劣产品,选择编号齐全的正规展位,要认准品牌名称、厂家厂址,看清销售的产品与展位的标牌是否属同一厂家产品,防范被混入展会的游击队蒙骗。第三,索要购货凭证。当购买的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时,如果经销者已撤展,消费者凭购物凭证可以找展会承办单位,即组委会承担责任。如果展会承办方也不知去向,可按照外包装上的信息直接找生产厂方索赔。(